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(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)
##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: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### 一、 简介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是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和国家有关规定编制,于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,是北京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、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。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确立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,即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。规划立足“都”的根本,展望2035年,描绘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,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指明了方向。### 二、 总体目标#### 1. 城市性质到2035年,北京将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,具体体现为:
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显著增强,城市发展模式、建设管理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。
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城市,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,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生态环境优美,生活宜居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增强。#### 2. 发展规模
到2020年,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%左右。
到2035年,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,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3000平方公里以内。### 三、 主要内容#### 1. 强化“四个中心”战略定位
全国政治中心:
严格控制首都功能核心区规模,优化提升首都功能,强化政治中心服务保障,展现大国首都风范。
文化中心:
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之城,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。
国际交往中心:
提升国际交往功能,建设国际交往重要承载区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支点城市。
科技创新中心:
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。#### 2. 构建“一核一主一副、两轴多点一区”的城市空间结构
“一核”:
即首都功能核心区,是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。
“一主”:
即中心城区,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支撑,是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的主要承载区,是高品质宜居城区。
“一副”:
即北京城市副中心,是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,是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,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。
“两轴”:
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、长安街及其延长线。
“多点”:
即在顺义、亦庄、昌平、房山等区域,建设新城,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转移。
“一区”:
即生态涵养区,包括密云、怀柔、平谷、延庆以及门头沟、房山、昌平、海淀、石景山的部分山区,是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,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。#### 3.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
整体保护北京老城,老城不能再拆,通过腾退、恢复性修建,实现老城复兴。
加强中轴线遗产保护,建设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廊。
保护好7处世界文化遗产,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、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。#### 4.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
建设绿色交通体系,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。
优化水资源配置,建设节水型城市。
加强大气污染防治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#### 5.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
加强“城市病”治理,缓解交通拥堵、人口资源环境压力。
加强社会治理,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提升社会治理水平。
加强城市安全保障,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。### 四、 意义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,对于提升首都城市发展质量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
有利于优化提升首都功能,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。
有利于缓解“大城市病”,改善城市人居环境。
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北京历史文化,延续城市历史文脉。
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打造世界级城市群。
### 五、 结语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为北京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,相信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,北京必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。
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: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
一、 简介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是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和国家有关规定编制,于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,是北京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、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。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确立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,即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。规划立足“都”的根本,展望2035年,描绘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,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指明了方向。
二、 总体目标
1. 城市性质到2035年,北京将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,具体体现为:* 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显著增强,城市发展模式、建设管理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。 *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城市,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,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。 * 生态环境优美,生活宜居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增强。
2. 发展规模* 到2020年,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%左右。 * 到2035年,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,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3000平方公里以内。
三、 主要内容
1. 强化“四个中心”战略定位* **全国政治中心:** 严格控制首都功能核心区规模,优化提升首都功能,强化政治中心服务保障,展现大国首都风范。 * **文化中心:**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之城,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。 * **国际交往中心:** 提升国际交往功能,建设国际交往重要承载区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支点城市。 * **科技创新中心:** 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。
2. 构建“一核一主一副、两轴多点一区”的城市空间结构* **“一核”:** 即首都功能核心区,是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。 * **“一主”:** 即中心城区,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支撑,是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的主要承载区,是高品质宜居城区。 * **“一副”:** 即北京城市副中心,是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,是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,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。 * **“两轴”:** 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、长安街及其延长线。 * **“多点”:** 即在顺义、亦庄、昌平、房山等区域,建设新城,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转移。 * **“一区”:** 即生态涵养区,包括密云、怀柔、平谷、延庆以及门头沟、房山、昌平、海淀、石景山的部分山区,是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,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。
3.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* 整体保护北京老城,老城不能再拆,通过腾退、恢复性修建,实现老城复兴。 * 加强中轴线遗产保护,建设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廊。 * 保护好7处世界文化遗产,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、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。
4.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* 建设绿色交通体系,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。 * 优化水资源配置,建设节水型城市。 *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
5.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* 加强“城市病”治理,缓解交通拥堵、人口资源环境压力。 * 加强社会治理,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提升社会治理水平。 * 加强城市安全保障,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。
四、 意义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,对于提升首都城市发展质量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* **有利于优化提升首都功能,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。** * **有利于缓解“大城市病”,改善城市人居环境。** * **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北京历史文化,延续城市历史文脉。** * **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打造世界级城市群。**
五、 结语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为北京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,相信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,北京必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。
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19mj.com/post/102664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